2025-09-25 来源:鑫海矿装 (4次浏览)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加速,锂作为“白色石油”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近期,经历深度回调的锂价出现触底反弹迹象,市场情绪逐步回暖。这一趋势直接刺激了上游锂矿开采与选矿作业的加剧,对高效、经济、环保的选矿技术需求变得更为迫切。本文将梳理常见锂的选矿技术,为行业从业者分享一份技术知识!
硬岩型锂的代表矿物以锂辉石为主,其晶体结构稳定,与脉石矿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质差异明显,因此,常采用浮选法选别该类锂矿,利用锂矿物与脉石矿物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异,通过药剂使其疏水,附着在气泡上浮选出锂精矿。其常规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浮选-产品处理几部分。(锂辉石浮选方法)
预处理的主要目标是实现锂辉石与脉石矿物的初步解离,以提前剔除废石,降低后续浮选作业的负荷,包括破碎、磨矿、预选三部分。
破碎:根据矿石情况可以两段闭路破碎和三段一闭路破碎老流程。以三段一闭路为例,原矿利用颚式破碎机进行粗碎至0-150mm,然后经圆锥破碎机中碎至0-30mm,再经锤式破碎机或冲击式破碎机细碎至0-5mm,碎后产品经振动筛筛分,合理产品进入下一环节,筛上物则返回上段破碎系统再碎。
磨矿:细碎后产品给入磨矿系统,采用球磨机+水力旋流器构成闭路磨矿,将其粒度控制在-200目占65%-75%,磨矿通常可采用两段磨矿或三段磨矿。
预选:主要针对一些脉石含量较高的原矿,可在磨矿后增加重选工艺,通过重介质或重选设备将低密度脉石去除,预选可将锂的入选品位提升0.3%-0.5%,同时抛除30%-40%的废石,降低后续浮选的设备负荷与药剂消耗。
浮选锂是通过药剂调控与工艺参数的优化,使其锂辉石与脉石矿物选择性分离的,作业过程中,应格控制矿浆环境及药剂制度。其常规流程采用粗选-扫选-多段精选的闭路流程。
粗选:调浆后的矿浆给入适合的浮选机内,控制其充气量0.3-0.5m³/(m²·min),浮选时间8-10分钟,浮选出80%-85%的锂辉石,得到粗精矿;
扫选:粗选槽内的尾矿进入扫选浮选机,补加粗选用量50%的捕收剂,浮选时间5-6分钟,进一步回收锂辉石,扫选泡沫返回粗选再选,扫选尾矿作为最终尾矿排放;
精选:粗精矿需经过3-5段精选,逐步提高品位,每段精选补加少量抑制剂,抑制残余脉石,最终得到Li₂O品位6%-7%的锂辉石精矿,精选尾矿返回前一段浮选循环,避免锂损失。
浮选得到的锂辉石精矿为矿浆状态,因此,需进行浓缩、过滤、干燥处理,使其形成便于储存与运输的固体状态。
浓缩:浮选精矿给入至浓缩机中,添加少量絮凝剂,加速其沉降速度,将浓度提升至50%-60%,减少后续过滤负荷;
过滤:采用过滤机或压滤机设备,对浓缩后产品继续过滤,将滤饼含水量控制在12%以下,滤液可返回磨矿、调浆环境循环使用。
干燥处理:主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处理,若客户要求含水率低于5%,需通过干燥机进行干燥处理,最终得到锂辉石精矿产品,包装后外销。
锂云母虽也是硬岩型锂矿矿,但其晶体呈片状结构,磨矿过程中易泥化,且常与钾长石、石英、高岭土等杂质共生,成分复杂,该类锂矿采用单一浮选难以实现有效分离。因此常采用浮选和浮选-焙烧-浸出的联合工艺。(锂云母选矿方法)
单一浮选多针对品位较高、细泥较少的锂云母选别,可通过优化浮选工艺参数来实现锂的高效回收。其常规流程与锂辉石浮选相似,但其过程中,针对性调整药剂方案存在差异。
矿浆pH调整:锂云母浮选需在弱碱性环境下进行,可采用Na₂CO₃调整pH,避免强碱性导致锂云母溶解。
抑制剂调整:选用水玻璃与淀粉复合抑制剂,来抑制石英和钾长石,协同提升分选选择性。
捕收剂调整:使用阳离子捕收剂,更易吸附在锂云母的负电表面,形成疏水层,适合片状矿物浮选。
对于品位较低、细泥量高的锂云母矿,可采用浮选富集+焙烧活化+浸出提锂的联合工艺,高效回收锂云母,同时实现锂的深度提取。
浮选富集:流程常用一次粗选、多次(2-3次)扫选和多次(4-5)精选流程,获得锂云母粗精矿,以减少后续焙烧与浸出的处理量。
焙烧活化:将锂云母粗精矿与Na₂CO₃按10:1质量混合,送入回转窑进行焙烧,焙烧温度控制在800-850℃,保温时间2-3小时。
浸出分离:焙烧后的熟料经水淬冷却、研磨后,加入稀硫酸进行浸出,浸出温度60-80℃,搅拌时间1-2小时,Li⁺溶解进入溶液;浸出液经过滤去除残渣,再通过蒸发浓缩、沉淀净化,得到Li₂CO₃产品,实现锂的深度回收。
以上便是常见锂矿选矿方法的介绍,在当前锂价反弹周期中,选择适配的选矿技术是锂矿企业抢占市场先机的关键。鑫海矿装通过“技术定制化、服务全周期”的解决方案,助力客户实现“高回收率、低成本、环保达标”的目标,如有需求欢迎咨询。
推荐:
上一篇: 【磷矿选矿】磷矿石反浮选工艺及流程解析!
下一篇: 没有新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