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3 来源:鑫海矿装 (22次浏览)
锆英石主要化学成分为硅酸锆,其锆含量较高,同时,还可能含有少量的铪、钍、铀等放射性元素以及铁、钙、镁等杂质。锆英石是制造高级陶瓷的重要原料,具有耐高温、耐侵蚀的特性,但在选矿提纯过程中,为了提高锆英石的品位,需进行提纯处理,下面我们一起了解锆英石的浮选方法有哪些种类?
脂肪酸类捕收剂浮选法主要是利用脂肪酸类化合物与锆英石表面的物理化学作用。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等)在矿浆中会发生解离,其阴离子部分能够与锆英石表面的金属离子(锆离子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化学键合或化学吸附。这种吸附作用使得锆英石表面的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同时,在矿浆中加入起泡剂产生气泡后,疏水的锆英石颗粒就能够附着在气泡上,随着气泡上浮到矿浆表面,从而与留在矿浆中的脉石矿物分离。
脂肪酸类捕收剂的选择性相对较差。它不仅能与锆英石发生作用,还可能与一些脉石矿物(如某些含钙、镁的矿物)发生反应,导致精矿中可能含有较多的杂质,影响精矿品位的进一步提高。
这类捕收剂在低温下可能会出现凝固或溶解性变差的情况,影响其在矿浆中的分散和与矿物的作用效果。因此,在低温环境下可能需要对矿浆进行加热,这会增加能耗和生产成本。
胺类捕收剂浮选法主要基于胺类化合物在碱性矿浆中的离子化和吸附作用。在碱性条件下,胺类捕收剂(如十二胺等)会发生离子化,形成阳离子。这些阳离子能够吸附在锆英石表面,使锆英石表面带正电荷,从而使其疏水。与脂肪酸类捕收剂不同,胺类捕收剂主要是通过静电吸附等作用改变锆英石的表面性质。当矿浆中有气泡存在时,疏水的锆英石颗粒就能够上浮,实现与脉石矿物的分离。
胺类捕收剂对锆英石有较好的选择性,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含有较多石英等脉石矿物的矿石时,能够有效地抑制脉石矿物的浮选,提高锆英石精矿的品位。这类捕收剂在常温下性能相对稳定,不需要像脂肪酸类捕收剂那样在低温时进行加热处理,操作相对简单。
膦酸类捕收剂浮选法是利用膦酸类化合物与锆英石表面的化学作用。膦酸类捕收剂(如苯乙烯膦酸等)分子中含有膦酸基团,这些基团能够与锆英石表面的锆离子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稳定的化学键。这种化学键合作用使得锆英石表面的性质发生改变,从亲水性变为疏水性。在矿浆中产生气泡后,锆英石颗粒就能够附着在气泡上,随气泡上浮,从而实现与脉石矿物的分离。
膦酸类捕收剂对锆英石的选择性较高,能够有效地与锆英石表面发生化学作用,减少与脉石矿物的非选择性吸附,从而获得较高品位的锆英石精矿。这种捕收剂在较宽的 pH 范围内性能相对稳定,对浮选条件的适应性较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简化浮选工艺的控制。
但膦酸类捕收剂的成本较高,这是其在应用中的一个主要限制因素。部分膦酸类捕收剂的合成工艺相对复杂,生产规模有限,可能会影响其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
锆英石选矿时,无论使用哪种浮选方法,其原则流程基本遵循的是磨矿、调浆、加药、浮选几个部分。
原矿先经过破碎和磨矿,使锆英石尽可能地单体解离。磨矿细度一般要求-0.074mm的含量占70%-80%左右。如果磨矿细度不够,锆英石与脉石矿物没有充分解离,会影响浮选效果;而过度磨矿可能导致矿物泥化,也会对浮选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该流程所需设备主要是破碎机和球磨机设备。
磨矿后的矿浆要进行调浆,调节矿浆的pH值是关键步骤,一般将pH值控制在8-10之间。在这个pH范围内,脂肪酸类捕收剂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调节pH值通常使用碳酸钠等碱性调节剂。同时,为了抑制脉石矿物的浮选,会加入一些抑制剂,如水玻璃等。水玻璃可以吸附在脉石矿物表面,使其保持亲水性,从而减少脉石矿物的上浮。
3、锆英石加药步骤
加入脂肪酸类捕收剂,其用量一般根据矿石性质和浮选试验来确定,通常在几百克到数千克每吨矿石不等。捕收剂要均匀地加入矿浆中,并且需要适当的搅拌,以确保捕收剂能够充分与锆英石表面接触。然后加入起泡剂,产生稳定的气泡,为锆英石的上浮提供载体。
粗选:调好浆并加好药的矿浆被送入浮选槽进行粗选。在充气和搅拌的作用下,锆英石颗粒附着在气泡上,上浮到矿浆表面形成泡沫层,刮出泡沫层得到粗锆英石精矿,而留在矿浆中的部分则为尾矿。粗选的目的是初步分离锆英石和脉石矿物。
精选:粗选得到的锆英石精矿品位可能还不够高,需要进行精选。精选是在新的浮选槽中对粗锆英石精矿进行进一步提纯,通过调整药剂用量等条件,减少其中脉石矿物的含量,提高精矿品位。精选可能会进行多次,直到达到所需的精矿品位。
扫选:扫选是对尾矿进行再次浮选,回收其中残留的锆英石,提高回收率。扫选时,可能需要适当调整药剂用量和浮选条件,因为尾矿中的锆英石含量相对较低,其表面性质和浮选环境可能与粗选时有所不同。
以上是锆英石浮选选矿的工艺方法及选矿流程的介绍,在实际选矿厂中,虽说浮选是主要选矿方法,但在实际选矿厂中,需根据锆英石的矿石性质而定,因此建议先进行选矿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为其设计适合的工艺方法,方能获得理想的回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