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锌分离难?四大有效工艺帮你搞定!

铜锌分离难?四大有效工艺帮你搞定!

2025-08-12 来源:鑫海矿装 (2次浏览)

添加微信:15311826613
153-1182-6613 点击添加微信
已复制微信号,添加好友,获取厂家报价!

铜锌矿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多金属硫化矿,因其铜、锌矿物共生关系复杂、表面性质相近,成为选矿领域的典型难选矿石。而针对不同类型的铜锌矿石,需采用差异化工艺才能实现有效分离。本文将为大家介绍,铜锌矿为何如此难分离?及四大铜锌选矿技术,可适配各类铜锌矿特性,破解分离难题。

一、铜锌矿为何如此难分离?

铜锌矿石分离难,究其根源可归结为“三难”,分别是解离难、分离难、稳定难。

铜锌矿

解离难:铜锌矿物中,70%以上的矿物颗粒分布在0.01-0.074mm范围,其中10%-20%甚至细至0.01mm以下,这种粒度,很难实现单体分离状态。另外,铜锌矿物的连生体形态很复杂,存在包裹状连生、穿插状连生和渐变状连生等,进一步家居了解离难度。

分离难:主要是铜锌矿物的表面表面物理化学性质接近,且氧化作用进一步缩小差异,导致捕收剂对两者的选择性吸附能力弱,且抑制剂有些“力不从心”。

稳定难:在选矿过程中,由于矿石性质的空间分布不均与矿浆化学环境的动态波动,导致工艺参数频繁调整却难以匹配实际工况,很难保持稳定的分选指标。

铜锌矿的“三难”相互关联、互为因果,细粒嵌布与连生体导致解离难,进而使未解离的连生体进入分选环节,加剧分离难度;可浮性接近与氧化干扰导致分离难,迫使工艺参数频繁调整,又引发稳定难;而矿石分布不均与矿浆波动导致的稳定难,进一步放大了解离与分离的缺陷。

二、铜锌矿分离方法

针对铜锌矿有效分离,需综合考虑矿石性质,针对性的进行工艺设计。目前,铜锌选矿常用的工艺主要有四大方法,分别是优先浮选法、混合浮选法、浮选柱分离法和生物浸出法。

1、铜锌优先浮选分离法

主要是利用铜锌矿物可浮性的细微差异,通过抑制剂选择性抑制一种矿物,优先浮出另一种矿物,实现“先铜后锌”或“先锌后铜”的分步回收。但通常优先浮出铜矿物,再活化锌矿物进行浮选。将碎磨后的矿浆,先给入一段浮选回路中加入抑制剂抑制锌矿物,用捕收剂浮出铜矿物,得到铜精矿;铜尾矿再进入二段浮选回路,加入活化剂活化被抑制的锌矿物,浮出锌精矿。

铜锌优先浮选分离法

抑制剂:使用硫酸锌+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在碱性矿浆中,抑制锌;

调整剂:使用石灰石调整矿浆pH=8-10的碱性条件,既能强化对锌的抑制,又能避免黄铜矿被过抑制;

捕收剂:用丁基黄药+乙硫氮联合捕收铜矿物,增强选择性。

优先浮选法多适合铜低锌高(铜

2、铜锌混合浮选分离法

铜锌混合浮选分离法

先用捕收剂将铜锌矿物一同浮出获得混合精矿,再通过脱药、调整矿浆环境,实现混合精矿中铜锌的二次分离。常规流程如下:

混合粗选:可用戊基黄药+丁基铵黑药组合捕收剂,在中性至弱碱性条件下,将铜锌矿物一同浮出,得到混合精矿;

脱药处理:通过浓缩脱水+活性炭吸附,去除混合精矿表面残留药剂;

铜锌分离:脱药后矿浆调至pH=10-11,加入氰化钠+石灰组合抑制剂抑制锌矿物,浮出铜精矿;尾矿加活化剂活化锌,浮出锌精矿。

混合浮选适于铜锌嵌补紧密(嵌布粒度细

3、铜锌浮选柱分离法

主要采用浮选住进行“逆流碰撞”来强化气泡与矿物的接触,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减少脉石夹杂,实现铜锌矿物的高倍数富集。

作业时,浮选住底部通过底部通过微泡发生器产生0.1-0.5mm细小气泡,矿浆从柱体中部给入,与上升气泡逆流碰撞;顶部喷淋水冲洗精矿,底部排出尾矿。

浮选住法适于对精矿品位要求高、细粒级占比高的分离环节,尤其适于铜锌精选分离。

4、铜锌生物浸出分离法

生物浸出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溶解铜矿物,实现铜锌分离的。微生物通过氧化矿石中的Fe²⁺生成Fe³⁺,将黄铜矿氧化为可溶性Cu²⁺;闪锌矿因化学稳定性高,仅少量溶解,留在浸出渣中。一般,将矿石碎至-5mm,确保渗透性,添加硫磺粉调节pH至2.0-2.5呈现酸性,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温度控制在30-35℃,矿堆湿度20%-25%,通过喷淋系统保持连续供氧;然后用萃取剂做浸出液提取铜,再电解产出电铜,尾液循环使用。

生物浸出法多适于处理低品位氧化铜锌矿。

以上便是铜锌矿选矿分离的四种常见方法,在实际选矿厂中,需通过详细的矿石特性分析,针对性制定工艺方案易选矿侧重“高效抑制”,中等难选矿侧重“连生体解离+脱药”,超难选矿则需“多工艺协同+预处理”,才能突破分离瓶颈。

鑫海在铜矿、铅锌矿,铜铅锌多金属矿选矿方面均有丰富经验,无论哪种矿物,鑫海均会“因矿制宜”,为其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在选矿试验方面,鑫海可进行探索试验、闭路试验和中试试验等。从实验室到生产线,鑫海全程护航,助力矿山突破铜锌分离瓶颈,实现资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