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千吨金矿如何点石成金?五大选金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两大千吨金矿如何点石成金?五大选金方法提供技术支持!

2025-11-21 来源:鑫海矿装 (5次浏览)

添加微信:15311826613
153-1182-6613 点击添加微信
已复制微信号,添加好友,获取厂家报价!

辽东峻岭间,国内首个千吨级金矿床——大东沟金矿的探明打破了行业沉寂,1444.49 吨金金属量的储量让这片土地成为国家黄金战略储备的重要基石;四川深谷中,另一座千吨级金矿的发现同样振奋人心。两大世界级金矿的横空出世,不仅重塑了我国黄金资源格局,夯实了金融安全的物质基础,更催生了对世界一流矿山建设与高效选矿技术的迫切需求。从地下沉睡的矿石到具备经济价值的纯金,选矿环节犹如“点金之手”,而当下已形成了重选、浮选、氰化、非氰化及联合工艺五大常见技术体系,为千吨级金矿开发提供了多元化解决方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1、金矿重选法

金矿重选法

重选法是利用金矿石与脉石矿的密度差异,通过重力场中矿物颗粒的沉降速度差异来实现分离的,再重选作业中根据粒度的不同可有摇床、跳汰机、螺旋溜槽等设备。多适合粒度较大的单体自然金选矿,其中摇床的有效富集粒度范围是74-1000μm,富集比可达100-300:1;跳汰机的处理粒度上限达 5mm,单机处理量30-50t/h;螺旋溜槽的处理量50-150t/h,适用于大规模预处理。

重选选金的工艺环节仅需仅需破碎-筛分-重力分选,设备投资成本约为浮选工艺的1/3-1/5,无化学药剂消耗,环保排放COD值<50mg/L,远低于行业标准。但对细粒金(<37μm)回收率不足20%,单独使用时总回收率通常低于65%,无法满足大型矿山≥85%的回收率要求。

2、金矿浮选法

金矿浮选法

浮选是通过精准调控药剂体系改变矿物表面疏水性,其中捕收剂在金矿物表面形成疏水膜,起泡剂生成直径0.5-3mm的稳定气泡,使金矿物附着上浮;同时添加调整剂调节pH值至8-10,氰化钠作为抑制剂抑制脉石上浮,实现金矿浮选。该方法对于细粒浸染状金矿、与黄铁矿等硫化矿共生的复杂金矿效果较好,对37-74μm 粒级金回收率达85%-92%,对10-37μm 粒级达70%-80%,相比重选提金效果更强,但药剂成本占浮选总成本的40%-60%,且精矿需进一步氰化处理。若受原矿性质波动影响较大,当原矿品位波动±0.2g/t时,未及时调整药剂制度,回收率可能波动±5%-8%。

3、金矿氰化法

氰化法是基于金与氰化物形成可溶性 [Au (CN)₂]⁻络合物的特性实现提金,根据矿石品位与性质可分为堆浸与全泥氰化两种模式。

金矿氰化法

堆浸法:适于低品位、大规模金矿选矿,其流程是将低品位氧化矿破碎至- 20mm占85%以上,堆放在高密度聚乙烯防渗堆场,喷淋氰化钠溶液(浓度 0.05%-0.1%),溶液pH值通过石灰调节至10-11以防止氰化物分解。通常吨矿处理成本在18-32元,但回收率受矿石渗透性影响,孔隙率>15%的矿石回收率70%-80%,孔隙率<8%的仅50%-60%,且年降水量>800mm地区需配套防雨设施,否则回收率下降10%-15%。

全泥氰化:适于品位较高、矿物组成相对简单的矿石,能实现更高的回收率。流程为将矿石细磨至-200目占85%-95%,制成浓度30%-40%的矿浆,加入氰化钠,在 CIL浸出槽中搅拌浸出24-48小时,浸出率达85%-95%。但该方法对环保要求非常高,需配套完善的“三废”治理系统。

4、金矿非氰化法

随着绿色矿山理念的深入,硫脲法、生物预氧化等非氰提金工艺逐渐成为环保敏感区的优选方案。方法主要是以低毒或无毒药剂替代氰化物,主要技术体系包括:

硫脲法:是一种有机含硫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借助Fe³⁺、MnO₂等氧化剂激活,形成具有氧化性的中间产物,然后与金发生还原反应生成[Au (SC (NH₂)₂)₂]⁺络合物。该方法稳定性高,且易通过活性炭吸附、树脂交换或电沉积法回收。与氰化法相比,硫脲对金的选择性更强,对铜、铁等伴生金属的络合能力较弱,可减少杂质干扰。

金矿非氰化法

生物预氧化法:是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硫硫杆菌等嗜酸性微生物,分解金矿中包裹金的硫化矿物,释放被包裹的金颗粒,为后续氰化或硫脲浸出创造条件。通过微生物在pH值1.5-2.5、温度 30-40℃条件下,10-15天分解硫化矿包裹层,可使金暴露率达90%以上。

卤化物法:是利用氯盐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Cl₂、ClO⁻等强氧化性物质,将金氧化为可溶性的AuCl₄⁻络合物,浸出时间6-12小时,分解包裹体。该方法氧化能力强,可快速分解硫化矿、碳质等干扰物质,无需单独预处理,适用于复杂难处理金矿。

5、金矿联合选别法

金矿联合选别法

更适于千吨级大型金矿,金元素全粒度分布,通过多工艺(重选+浮选+氰化)协同实现分段回收、逐级富集。联合法既能发挥各方法的优势,又能弥补单一技术的不足,实现不同粒度、不同赋存状态金元素的全面回收,大程度提升资源利用率。

典型的流程技术参数控制为:重力选矿段磨矿至-150目占70%,跳汰机回收率≥85%;浮选段磨矿至- 200目占85%,药剂制度为丁基黄药+2#油+石灰,精矿品位≥35g/t;氰化段采用CIL工艺,浸出时间36小时,总回收率可达90%-95%。

上述便是几种方法的简单概述,但不同选矿方法基于不同分离原理,适配不同特性的金矿。两大千吨级金矿的发现,是我国矿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但机遇的转化离不开科学选矿的支撑。从重力选矿到联合工艺,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配场景。因此,需通过系统选矿试验制定个性化方案,才能实现高效回收。

唯有坚持试验先行、定制设计,才能让辽东与四川的千吨金矿摆脱一刀切的工艺误区,实现金元素的高效回收,既保障项目的经济效益,为国家黄金储备增添力量,又通过环保合规设计践行绿色矿山理念,推动我国黄金矿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未来,随着试验数据的逐步完善与个性化方案的落地,这两座“沉睡的金山”必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成为全球超大型金矿科学开发的中国典范。

在金矿选矿方面,鑫海矿装有这非常丰富的经验,在全球多国已有200多个项目,可提供采选总承包服务。如有需求欢迎咨询!